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江斌伟报道)哪些品种的红薯更好吃?随着新疆农业科学院甘薯课题组首次创建的国内“甘薯优食品种评价新模式”推出,给出一份标准答案。
近日,经过11年攻坚,在国家甘薯技术体系支撑下,新疆农业科学院甘薯课题组《甘薯优良品种评价利用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应用》取得重大突破,而“甘薯优食品种评价新模式”是其中一项子课题,结束了此前国内没有甘薯优食品种评价标准的历史。
红薯,学名甘薯,也称为番薯、地瓜等,原产南美,清代中后期,红薯由中原进入新疆。
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党组书记金平说,甘薯优食品种评价新模式,是一种以食用品质(40%)、外观品质(35%)、产量(25%)为不同权重的优食品种评价新模式,即把田间产量、外观品质与室内食味评价相结合,使评价筛选出的优食品种更符合市场;帮农户优选出“既好看又好吃”的鲜食优质品种,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恩良介绍,2009年以来,课题组在乌鲁木齐、沙湾、霍城、喀什等14个县市,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针对216份优质鲜食品种甘薯资源材料和优良品种(系),展开了不一样品种的多年多点鉴定筛选试验,通过田间和室内食味评价,筛选出适宜在新疆推广的鲜食型甘薯品种10个,它们具有“既好看,又好吃”的共性。
其中,新甘薯1号、新甘薯2号、新甘薯3号、徐新紫薯1号通过新疆非主要农作物登记,联合选育的徐新薯2号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登记品种较原种植品种平均增产429.3Kg/亩,解决了疆内优良主栽品种缺乏的问题。
科研人员还筛选出不一样的优质甘薯品种苏薯16、烟薯25号、普薯32号、商薯8号、商薯9号、秦薯5号等10个可供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甘薯新品种。
刘恩良解释,田间和室内食味评价,主要是对甘薯适应性、产量因素(田间生长势、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外观品质(薯形、薯皮色、薯肉色、薯块完好度、商品薯率)进行田间鉴定,再采取专家和消费的人参与的食味评分制,评价食用品质。
“好看指的是薯形、薯皮色、薯肉色、薯块完好度、商品薯率等。比如爆筋的红薯,表皮会出现很明显的筋脉,影响美观。有裂果的红薯,就跟人身体上的一个疤痕一样,也会影响美观,都不好看。简单的说,就是外表光滑细腻、没有爆筋裂缝、表面芽眼不明显、色彩分布均匀。好吃就是糖分含量、水分含量、糯面程度以及香味,根据制作的过程所占比例要求也会不同。”刘恩良说。
在生活中,不同品种的甘薯怎样制作更好吃呢?刘恩良介绍,试验根据结果得出,蒸甘薯,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糖分含量高、糯度、香度、面度好的品种,比如广薯87号、苏薯16号等;烤甘薯,选择水分含量和糖分含量高的,如烟薯25号、普薯32号等。
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种植红薯接近50万亩,以普薯32号(西瓜红)、龙薯9号、烟薯25号、济薯26号、广薯87号等鲜食品种为主。
红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食物。可如果有一堆红薯摆在面前,让你选出“好红薯”,你会如何下手?日前,新疆农业科学院甘薯课题组取得重大突破,给优质红薯划了道“硬杠杠”,为人们轻松挑选红薯提供了便利选择和理论依据。
说到这里,难免有人会质疑,这种给好红薯设置“硬杠杠”的做法,难道仅仅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挑选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一评价标准和体系的形成,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标准化运作,筛选出适宜在新疆推广应用的鲜食型甘薯品种。从当前来说,为提高新疆红薯种植水平带来更精准的科技支撑,为红薯品质实现“质”“量”双升带来更可观的经济价值;从长远来看,为夯实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为促进全疆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勾画路径,为推动乡村振兴埋下产业规模化、高质量的发展伏笔。
习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为农产品划道标准化的“硬杠杠”,说到底,是通过质量兴农,推进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基础性与战略性意义。
对于农业发展来说,这个“硬杠杠”,不单包括产出作物的质量,也包括从选种、种植、防治、收获等全流程操作的标准化,包括对农作物赖以生长的土壤、水分、肥料等关键要素的绿色规范使用,包括后续产业链延伸的品牌化建设等各种高要求。
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自治区标准化与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标准科学性和有效性慢慢地加强,逐步推动了新疆以农业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批标准的“领跑者”。
给农产品划道标准化的“硬杠杠”,是推动质量兴农、促进农业高水平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划“杠”也是在“画像”,用科学、绿色、规范、标准的笔墨,勾画出新疆农业农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乡村振兴高质量推动的七彩景象。(吴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