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人工合成翡翠已问世?别傻了做出来的成本比玻璃种还贵!
发布时间: 2024-07-27 22:09:42 |   作者: B 茄果类

  现如今这个时代,是一个解构的时代,人们总是肆无忌惮地把任何能看到能想到的东西放上了解剖台,都想着要搞一个人工的出来,各种钻石彩宝已经解构完了,人们就开始把目标放到了传承已久的翡翠上。

  人工合成翡翠的话题其实在业内一直都有,但却也几乎无人关注,因为一直以来的人工翡翠看起来实在是太low了,基本上不玩翡翠的人也能一眼看出它的造假痕迹。

  直到前两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制作出了宝石级的翡翠,人造翡翠才算是又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眼球,但事实上,这时候的人造翡翠还是有着种种问题,今天,赵顾问就带大家探索一下,人工合成翡翠。

  对于人工合成翡翠的研究其实由来已久,早在1963年,贝尔(Bell)和罗茨勃姆发现翡翠是一种低温高压矿物,必须在高压条件下才能合成之后,人工合成翡翠的研究就慢慢的开始了。到了19世纪80年代,我国吉林大学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中科院贵阳地化所等单位也进行了合成翡翠的试验。

  一直到了2002年,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GE)才终于研究出来了宝石级的人工翡翠合成制品。但这样合成出来的翡翠质地极差,用我们传统的说法就是无种无水无色,基本上就是砖头料,合成出来也没什么用。

  又到了2017年6月,同样是通用电气公司终于捣鼓出来了“看得过去”的人工合成翡翠,这次的翡翠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可更多的问题却接踵而来。

  翡翠从本质上来说,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

  而人工合成翡翠采用的主要是高温度高压力合成法。先制备具有硬玉组成的玻璃料,然后将具有硬玉组成的玻璃料在高温度高压力条件下转化为晶质硬玉,即完成非晶质态向晶质的转化,最后得到合成翡翠。

  但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所限,难以实现硬玉由非晶质向晶质体的全面转化,同时,致色离子Cr3+难以进入其晶格中,最终合成硬玉样品属非宝石级,仅为不等量的硬玉 微晶和玻璃体的混合物。

  而要达到制作宝石级翡翠的能力,需要的条件和压力就十分严苛,成本十分巨大不说,目前也仅仅只有通用电气公司有着这样的机器和技术能力,而以通用电气这样专门的电机公司,也仅仅只搞出来了一套相关的研究设备,足以说明这样的机器设备投入同样十分巨大。

  目前来说,虽然研究人工合成翡翠的机构很多,但仅有通用电气(GE)一个企业成功合成了达到宝石级别的翡翠成品,而目前来说,制作这样一颗成品,其成本十分巨大,巨大到通用电气这样的巨头公司都无力与再增加一个制作实验的配套设备,这可比什么玻璃种帝王绿、龙石种翡翠都贵得多了。

  而大部分研究机构目前能制成的人工翡翠,都是瑕疵很多、种粗色差的砖头料翡翠,基本上没什么商业、工艺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的研究机构都已经撤销了关于人工合成翡翠的研究项目,现在仍在研究人工合成翡翠的已经不多了。

  目前来说,人工翡翠仍旧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且都还很难克服。第一点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成本问题,现在制作一颗手指大小的人工翡翠,其成本甚至远超于了天然翡翠龙石种的价值,甚至可以说,哪怕十倍体积的龙石种翡翠价值,都远远比不上一颗小小的人工翡翠的成本。

  而第二个局限则是技术上的难题,那就是人工翡翠的体积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来说完全没办法制备较大体积的人工翡翠,之所以前面的所有人工翡翠的图都很小,是因为它仅仅只能做这么大的,很难超过直径2cm的大小,再大了就完全没办法制备了。

  第三个局限则是人工翡翠的透明度的问题,即我们常说的“水头”,目前来说翡翠的种和色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了,但水头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水头的翡翠不管多好,终究看上去很木,没有玉感,这也是制约人工翡翠的一大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则就是关于检测的问题了,因为目前仅有GE公司研究制造出来的一例成品,所以也只能以它为例。而根据GE公司发布的相关论文来看,人工合成翡翠在检测光谱、折射率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

  综合来说,人工合成翡翠虽然已经面世,但它所面临的困难还十分巨大,在能预见的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内,基本上还不可能大量出现。

  目前来说仅仅只有GE一家公司能制作宝石级别的翡翠,并且还有很多问题,而据赵顾问得到的消息,资本逐利,由于人造翡翠市场较为一般,同时制作又困难重重,目前GE公司进一步地叫停了这一研究计划,基本上已经没有再往里投资了。

  这样一来,人造翡翠就离我们更远了,所以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以内,翡翠仍旧是保值升值的一种较好的选择,君不见人造钻石都已经出来几十年了,钻石价值还不是仍旧居高不下?

  而如果有翠友们听见有人出售人工合成翡翠啥的,不用怀疑,那必然是酸洗染色的B+C货而已,全世界仅一家实验室能做,成本还这么高,又怎会是流通到市面上呢?